未成年人充值退款 家长和主播平台充当什么角色和义务?

最近有关很多未成年通过直播平台app对网络主播进行打赏的事件曝光,这个事件中有家长、未成年人、网络主播、直播平台组成的一系列不同的事件造成很多网友反对网络直播平台的存在,同时也暴露出现在未成年人以及监护人存在的种种问题。

问题一:未成年人如何从监护人手中拿到手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未成年人早早的接触了数码设备,父母手机空闲之余都是在孩子手上,玩着一些父母下载手机游戏或其他app,有的父母会对孩子玩手机的事情上做一些时间段限制,但是有些父母会抱着手机可以哄孩子的心态,让孩子随时随地都可以抱着手机玩耍。(博主有个弟弟小学生,玩到凌晨手机或者电脑)

问题二:未成年人如何知道监护人的app支付密码?

这个问题有些父母在输入重要隐私密码时候并没有刻意躲开孩子或者手机唤醒密码,甚至有些父母会要孩子去帮忙买东西的时候把支付密码告诉孩子,这个过程对一些懵懂的孩子来说只要输入密码就可以买到东西,而不需要付现金。很方便!

问题三:网络主播完成平台安排的礼物任务。

一些网络平台为了某个节日或者活动会给主播安排一些粉丝送礼物达标的任务,主播会在直播中让粉丝刷一些小礼物来完成自己的任务。(注意:大部分主播并不会强求每位粉丝观众必须送礼物)一些未成年人并没有自控能力,觉得自己在帮助主播的忙!心里很是骄傲的去完成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主播无法了解每位观众的真实经济能力去拒绝送礼,在主播通过直播念出送礼物的观众昵称进行感谢的时候,未成年人会觉得很骄傲,无比荣耀与主播拉近关系了。(博主曾经帮助主播刷过礼物任务,深有体会!虽然不是博主的钱)

问题四:未成年人充值之后的充值记录、银行短信息。

博主相信未成年人的充值并非是1天内充值数万元,作为监护人是否注意自己的金融app有充值记录或者银行的短信息?也许有些未成年人会删除充值短信息或者充值记录,难道就没有一次失手的时候吗?未成年人能把这些做的如此精细,博主认为未成年人的父母应为自己失职买单。

问题五:主播通过刷礼物加粉丝的QQ或微信要求为自己刷礼物

这个也是以前被媒体曝光的事情,某平台主播看到一位为自己刷挺多礼物的观众互相加上了微信,通过微信聊天装可怜或为了完成平台布置的任务,要求粉丝为自己刷礼物。最终在监护人报案情况下追回部分损失,这个不是个例!很常见为了能够加上主播的QQ或者微信,为主播刷礼物获取主播的关注拉近彼此关系,这种事情不说是未成年人了,一些成年人也会做这样的事情,但是成年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问题六:未成年人充值是不是可以要求平台退款?

国内90%以上端游以及手机游戏、app游戏都是需要实名制账号才可以进行登录,也就是说登录游戏的账号都已经通过实名制审核,这意味着这些账号都是成年人账号不会被未成年系统管制,拥有自主充值消费能力,但是现在app游戏都可以通过微信和QQ使用快捷登录方式,一些未成年人可以使用微信和QQ快捷登录任何第三方游戏,然后在游戏中游玩甚至是消费。那么未成年人的充值是否可以退款呢?博主认为平台在人道主义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退部分,也可以决绝退款(具体参考我国法律)!博主觉得如果平台全额退款是对这个未成年人的家庭不负责!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未能做到监护人应当的责任造成的损失应该由监护人自己买单!只有经历了才能知道如何节制未成年人的游戏和学习时间。


补充:

下方是由博主通过“未成年人充值退款”问题搜索到相关内容解答:

《民法总则》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如果充值行为是和智力、年龄相适应的,则一般不可以申请退款)。r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双方行为(即合同行为)——该种行为如事后得到其法定代理人追认,则有效;反之,其法定代理人拒绝追认,则该行为无效。此类行为成后,法定代理人表态前,行为的效力待定。—华律法律顾问

 

以上为博主个人观点!只想要各位家长能够重视避免造成金钱损失,同时也希望网络直播平台能够对主播做到有效的管制!不能为了挣钱就放任一些下三滥主播给平台带来不必要的影响!  勿喷!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暂无评论内容